每當颱風季節來臨,相信許多人資夥伴和企業管理者,心中都會浮現一系列的疑問:「究竟颱風假是不是假?」「薪水該怎麼算?」「員工拒絕上班合法嗎?」這些日常的痛點,不僅關係到員工的權益,也考驗著企業的法規應變能力。
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員工的權益,也考驗著企業的法規應變能力。其實,我們口中的「颱風假」並非真正的「假」,理解這一點,就是你掌握颱風天人資管理的關鍵。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將深入淺出地為你解析颱風假相關的法規與實務細節,幫助你釐清觀念,並從容應對颱風天的出勤管理挑戰。
「颱風假」到底是不是「假」?揭開名稱的誤會
首先,讓我們先從最核心的觀念談起:我們口中常說的「颱風假」,其實在勞動法規中並不存在這個詞彙,也不是《勞動基準法》所定義的「國定假日」或「例假」。
那它究竟是什麼呢?事實上,「颱風假」更精準的說法,是政府基於保護勞工生命安全及兼顧事業單位營運需求,依據勞動部制定的《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所做的「停止出勤」建議。您可以把它想像成,當天災來臨時,為了避免大家在通勤途中發生危險,政府給大家的一個「安全措施」或「防災準備」。

釐清「颱風假」並非法定假別,而是基於安全考量的「停止出勤」,是理解所有相關權益的起點。這會大大影響薪資計算與出勤管理的邏輯喔!
颱風天「不出勤」與「出勤」:薪資怎麼算?
這大概是颱風假最常引發爭議的核心問題了。我們將其分為兩種情況討論:
1. 勞工因颱風影響無法出勤
當勞工因颱風、洪水、地震等天然災害影響,導致工作所在地、居住地區或其正常上、下班必經地區,經轄區首長通報停止辦公,因而無法出勤時,雇主有以下幾項法律義務:
- 不得視為曠工、遲到。
- 不得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
- 不得強迫勞工補行工作。
- 不得扣發全勤獎金。
- 不得解僱或為其他不利之處分。
至於薪資方面,勞動部採用的是一個較為柔性的字眼:「宜不扣發工資」。白話文是「建議雇主不要扣發工資」,但並非強制性規定,因此雇主若不給薪,在法律上並不違法。不過,目前台灣多數企業為了體恤員工,通常仍會照常發放薪資。
※雇主不能強制員工使用事假或特休來抵銷颱風假。
2. 勞工配合公司要求出勤
如果公司基於營運需求,評估風險後仍要求員工出勤,那麼員工的薪資計算方式會根據當天的性質而定:
- 颱風天為正常工作日: 勞工照常出勤,雇主應正常給付當日工資。至於是否要加給工資或提供交通津貼,勞動部的建議同樣是「宜」,即建議雇主加給,但並非強制性要求。
- 颱風天為休息日或國定假日: 若雇主要求員工出勤,則必須依照《勞基法》的加班費規定給付,例如休息日工作前兩小時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一以上,之後則加給三分之二以上。(更多加班費相關資訊請見這篇)
- 緊急狀況出勤: 若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雇主有繼續工作之必要,得停止《勞動基準法》第36條至38條所定勞工之假期(例假、休息日、國定假日、特休),此時工資應加倍發給,並於事後補假休息。但這類情況通常是指像搶修電力、救災等緊急任務,而非一般常態出勤。

企業應在颱風來襲前,明確告知員工關於出勤與薪資的內部政策。將「宜」變為「應」,主動從優給予,更能凝聚員工向心力,同時建議提供必要的交通協助和安全防護措施。
居家上班(WFH)遇到颱風假,權益大不同?
近年來,居家、遠距上班(WFH)模式越來越普及,這也讓颱風假的議題變得更複雜。
- 如果員工平時就採居家上班模式: 由於勞工不需外出通勤,人身安全不會受到颱風威脅,因此即使縣市政府宣布停班,原則上居家上班的勞工仍應照常提供勞務。如果勞工單方面堅持放颱風假,雇主甚至可以視為曠職。當然,如果居家工作者因颱風災情(如停電、淹水)導致無法工作,雇主也不得予以不利處分。
- 雇主臨時要求員工改為居家上班: 如果公司原本是要求員工到辦公室上班,雇主不能因為颱風來襲就臨時片面地要求員工改為居家上班。這種工作模式的變更,必須經過勞工本人的同意。若員工不同意,雇主不得對其進行不利處分,應尊重其不出勤的權利。
- 協作困難導致工作中斷: 即使員工本人居家上班設備正常,若其工作需要與其他同仁配合完成,但因對方因颱風災情(如停班、停電)無法配合,導致整體任務停滯,該員工便可能出現「非自身因素」導致的無法提供完整勞務。這種情況就不適用於單純的「曠職」或「未履行職務」認定,雇主應審酌實際工作內容與合作條件,避免不當處分。建議企業事先明定處理準則,以減少爭議。
企業應檢視現有的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是否已針對 WFH 模式下的天災出勤做出明確約定。事前溝通協調,遠比事後爭議處理來得輕鬆。
勞工「退避權」:遇險可拒絕出勤?
即使公司沒有宣布停班,但勞工如果在颱風天出勤過程中,發現工作場所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例如路樹倒塌、招牌掉落、道路中斷等,可以行使《職業安全衛生法》賦予的「退避權」。
這項權利允許勞工在不危及其他作業安全的情況下,自行停止作業並退避到安全場所,並立即向主管報告。雇主不得因此對勞工予以解僱、調職、不給付停止作業期間工資或其他不利之處分。但如果雇主能證明勞工濫用退避權,則不在此限。
企業應將員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當員工行使退避權時,應先確保其安全,再進行狀況評估。同時,提供足夠的安全防護設施和風險評估,是雇主的責任。
特殊情況:戶籍地、居住地、工作地不同調,或特休撞期怎麼辦?
颱風來襲時,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區域不同調」:
- 工作地、居住地或通勤必經地不同調: 根據勞動部規定,只要勞工的「工作地」、「居住地區」或「正常上下班所經過的地區」,其中任一轄區首長宣布停止辦公,勞工就可以合法選擇不出勤。例如,即使公司在台北正常上班,但員工住在宜蘭且宜蘭宣布停班,員工即可合法不出勤。
- 戶籍地 vs. 居住地: 新聞中曾出現員工以「戶籍地放颱風假」為由不出勤的案例。這就要看戶籍地是否為實際居住地。如果員工平時就往返戶籍地並居住於此,且該地宣布停班,則符合規定。但如果戶籍地僅是登記用,員工實際居住在其他未停班的縣市,則不適用。
- 特休撞期颱風假: 如果勞工原本排定的特別休假,剛好遇到颱風停班,感覺好像「虧到」一天假?對此,目前法令並無明文規定是否能要求雇主另行補假。這部分可由勞資雙方自行協商。有些雇主會同意自動銷假,有些則不同意,兩者都不算違法,但同意銷假較符合勞工期待。
- 家庭照顧假: 若遇到「停課不停班」的情況(學校停課但公司不停班),家長需要在家照顧小孩,可以向公司申請「家庭照顧假」。公司不得拒絕,但這屬於無薪假,並併入事假計算,全年以7日為限。
- 職業災害: 萬一員工在颱風天通勤或執行職務時不幸發生意外,例如被招牌砸傷或被風吹倒受傷,這都屬於「職業災害」。此時,雇主應給予勞工公傷病假,並依《勞動基準法》第59條規定給予職業災害補償。

企業應制定彈性且明確的颱風應變計畫,並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預先協商、互相體諒,才能在天災來臨時,保障勞資雙方的權益與安全。
企業如何從容應對颱風假挑戰?
面對颱風假的多重變數,企業管理者和人資夥伴該如何從容應對呢?關鍵在於「事前的準備與明確的溝通」。
- 制定清晰的颱風假應變計畫: 這包括停班停課的標準、薪資計算方式、出勤與否的規範、遠端辦公的停班條件等。
- 勞資雙方充分溝通並達成共識: 針對非強制性規範(如是否給薪、是否加發津貼),應與員工事前協商,或明定於工作規則中。
- 保障員工安全為首要考量: 無論任何情況,員工的生命安全永遠是最高原則。若要求員工出勤,務必提供必要的交通協助、安全防護設施,並評估戶外作業風險。
- 善用智慧管理系統: 人資管理系統能大幅簡化繁瑣的考勤與薪資計算,確保在颱風假期間也能維持管理效率。
外勤筋斗雲的智慧管理方案
面對颱風假帶來的人資管理挑戰,外勤筋斗雲提供您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幫助您省去繁瑣的人工計算與溝通成本:
- 彈性假別設定: 無論是無薪或半薪的「天災假」、「颱風假」,您都可以在系統中彈性新增假別,讓員工依標準流程請假,告別手動作業的困擾。
- 快速行事曆設定: 若遇全國性停班,外勤筋斗雲的行事曆功能可讓您一鍵設定為全薪假日,確保薪資處理的一致性與合規性,省時又省力。
- 區域或分時段休假調整: 颱風假常有縣市、區域不同調或分時段停班的情況。透過系統的班表匯入功能,您可以精準選擇特定同仁或時段設定為休假,在排班管理上更加靈活。
- 薪資系統整合: 薪資模組會自動串聯考勤資料,精準計算颱風天出勤或未出勤的薪資,避免人工計算失誤,讓人資夥伴輕鬆搞定發薪週期遇到的複雜問題。

總結
「颱風假」雖非傳統意義上的假期,卻是國家對勞工安全的重視。了解其背後的法規精神,並善用現代化的管理工具,企業就能在天災來臨時,不僅展現對員工的關懷,也能維持營運的穩定性。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在颱風假議題上,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如果您的企業也正為颱風假的人資管理感到困擾,歡迎了解外勤筋斗雲的智慧薪資與考勤功能,讓您的企業管理更上一層樓!
如果這是您第一次接觸外勤筋斗雲,我們特別提供五人以下入門版免費使用,讓您親身體驗我們的便捷性與高效性。註冊後,還有專屬顧問全程協助,確保您能快速上手並無憂運作。外勤筋斗雲,永遠是您 HR 路上的最佳夥伴!
一起透過影片看看筋斗雲的考勤、薪資系統有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