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勤筋斗雲率先通過ISO/IEC 27017認證:資安成為數位轉型競爭關鍵

根據IBM發布的2025年《Data Breach Report》,全球資料外洩事件的平均成本已達444萬美元,其中相當比例與雲端及 AI 系統快速部署相關,因安全治理不足,反成為駭客滲透的主要入口。這意味著,當企業加速數位化腳步時,資安已不再是可延後的附加項,而是數位轉型能否長久運行的基礎工程。

在企業數位化過程中,與日常營運最緊密連動的雲端管理系統,正是資安防護的前線。它不僅是管理平台,更涉及員工個資、客戶資料、地理位置、財務報表、薪資數據與營運數據等核心作業中樞,並牽涉大量即時傳輸與跨裝置存取的敏感資料。一旦遭外洩,不僅衝擊營運,也會造成信譽受損與法規風險。

伙食津貼 3,000 元免稅新制上路!HR 必懂的工資認定、稅務影響與最佳發放策略

在企業薪資結構中,伙食津貼看似小額,但卻影響員工滿意度、企業稅務負擔與勞健保級距,HR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踩到紅線!您是否也遇過以下困惑?

「伙食津貼該不該算工資?會影響加班費嗎?」

「免稅額調高到 3,000 元,應該如何調整薪資結構?」

「請假時要扣伙食津貼嗎?HR 需要特別注意哪些法規?」

「勞基法翻到眼花,還是搞不清楚這筆錢該怎麼算才合法又划算。」

別急,今天外勤筋斗雲就來幫你把這些眉眉角角聊清楚,順便用數據和最新法規幫你撐腰!我們整理了伙食津貼新制的解析與企業最佳實務,讓您一次搞懂如何合規發放、聰明節稅,同時提升員工滿意度!

包租代管業|業務、物業、客服、維修管理一站到位,外勤筋斗雲數位化神助手!

作為包租代管業者,您是否經常面臨這些問題的追問?隨著政府政策的推動,房東與租客的數量迅速增加,包租代管業者成為了房東與租客之間的重要橋樑,負責協調溝通、租約管理、房屋維護及維修報修等繁瑣事務。然而,傳統的Excel表格和紙本記錄不僅讓資訊分散、溝通混亂,也使得工作進度追蹤變得困難,無法有效掌握與管理! 

加班只能換補休?HR 必知的補休地雷與防踩指南|附計算範例及工具推薦

補休管理好複雜?HR 的救星來了!
「最近公司處理補休的事情搞得我一個頭兩個大!」朋友小芳皺著眉頭抱怨,身為一家中型企業的人資,她正為員工的補休管理忙得焦頭爛額。「員工問東問西,老闆也一知半解,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相信這也是許多企業主和 HR 的共同困擾。補休看似簡單,但背後卻藏著許多眉眉角角,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法律紅線。別擔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聊聊補休這件事,並搭配外勤筋斗雲的強大功能,讓您輕鬆搞定補休大小事!

補休是什麼?搞懂法規,別再把補休當福利!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一個重要觀念:補休是員工的法定權利,雇主有責任建立完善的補休制度。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 32-1 條規定,員工加班後,有權選擇不領取加班費,而將加班時數轉換成補休。這項規定旨在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避免過勞,並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簡單來說,就是「加班後不領加班費,而是將時數累積起來,擇日休假」。這可不是公司的恩惠,而是法律賦予員工的權利喔!

那麼,公司可以規定加班只能換補休嗎?

不行!選擇權在員工手上! 雇主不得片面要求勞工僅能換取補休。如有違反,依《勞動基準法》第 79 條規定,罰鍰新台幣 2 萬~100 萬元。

 

💡
💡人資攻略小叮嚀:
別再把補休當成員工福利了!這是法規!確保公司的補休制度符合法規要求,避免產生勞資爭議。北市勞動局指出,2024 年 11 月共有 153 家企業違反《勞基法》,因違反加班相關規定而被裁罰的企業就佔了五分之一,總罰鍰金額高達 785萬元,不可不慎!
加班換補休,1:1 等時計算!數位工具幫你自動算好!
補休時數的計算方式很簡單:員工加班多少小時,就能補休多少小時,一比一等時轉換。 根據目前的法規,補休時數「不需要」像加班費那樣乘以特定倍率。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準確記錄員工的加班時數,卻是許多 HR 的一大挑戰。過去,許多公司採用傳統的紙本打卡或人工登記的方式,不僅耗時費力,還容易出錯。想像一下,月底結算時,面對一疊厚厚的打卡單,還要一一核對加班申請,是不是光想就頭痛?

如何讓補休管理更輕鬆?外勤筋斗雲來幫你!
在補休的實際操作中,HR 最常面臨的挑戰就是「精準記錄與計算」。 傳統的紙本作業不僅耗時費力,還容易有人為錯誤。別擔心,現在有了更簡單高效的解決方案:外勤筋斗雲!

最佳記錄與計算方法 數位工具
外勤筋斗雲如何幫您輕鬆換算補休時數?
不需再土法煉鋼!可以利用外勤筋斗雲的智慧考勤系統,輕鬆解決這個問題!

多元打卡方式: 員工可透過手機 app 打卡,利用 GPS 定位、Wi-Fi 及 NFC 卡片等方式打卡,即使是外勤人員也能輕鬆完成打卡,再也不怕漏打卡!
自動計算加班時數: 系統會根據員工的打卡記錄和加班申請,自動計算出精確的加班時數,並可設定不同時段的加班倍率,完全符合法規要求。
加班申請與審核: 員工可透過手機提交加班申請,在加班時就可以選擇之後要換成加班費還是補休!主管也可以直接在 app/網頁中看到員工的補休剩餘天數或時數,方便提醒員工。流程透明,紀錄完整。再也不用拿著紙本申請單跑流程,省時又環保!
自動匯入待補休時數:經主管審核後,加班單即變身成待補休時數,省去人工轉換的時間,讓數據直接應用在假勤管理。員工在申請假單的時候也可以直接看到補休剩餘資訊,雙方都不會有補休過期的擔憂,省心又省力!

數位考勤管理優勢
💡
💡人資攻略小叮嚀:
導入數位化考勤系統,不僅可以提升效率,減少人工錯誤,還能確保考勤資料的準確及安全性,讓您在管理員工加班和補休時更加得心應手!就像用電子發票取代傳統紙本發票一樣,方便又環保!
補休期限與特休年度的關係?週年制、曆年制解析
補休並非可以無限期累積,根據《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22-2 條 第 2 項規定,補休期限最晚不能超過「特休年度的最後一天」,且不能遞延。

關於特休年度的計算,常見有「週年制」和「曆年制」兩種方式,企業可擇一適用,並明確告知員工。

週年制: 補休期限以員工「到職日」起算,至隔年同日期前。
例如:小新是 2024 年 7 月 1 日到職,她的補休期限就是到 2025 年 6 月 30 日。
曆年制: 補休期限為每年的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例如:無論小雲是哪一天到職,她的 2025 年的補休期限都是到 2025 年 12 月 31 日。
延伸閱讀:【企業必知】1年開罰千萬!特休7大地雷-特休天數怎麼算?沒休完如何處理?

採取相應策略 達成勞資雙贏局面
補休沒休完怎麼辦?教你合法回推計算工資
如果員工在期限內沒有休完補休,雇主必須將剩餘的補休時數,折算成工資發給員工。計算時,依《勞動基準法》第 32-1 條 第 2 項 規定,要根據員工當初加班的時段和加班費率來計算。

舉例來說,如果小雲在平日晚上加班 2 小時,當時的加班費率是 1.34 倍,那麼這 2 小時的補休就要換算成 2 x 1.34 = 2.68 小時的工資。至於加班費的詳細計算方式可以參考我們之前寫過的加班費計算文章。

💡
💡人資攻略小叮嚀:
不同的加班類型對應不同的補休時數換算方式,一定要回溯當時的加班狀況,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善用數位工具如外勤筋斗雲來協助計算,避免人工出錯,更保障員工權益,也確保雇主遵循法規。
別踩雷!HR 必知的 5 大補休地雷
補休可以無限期遞延? ❌
補休有期限!就像美食會過期一樣,補休也有它的「賞味期限」!
可以逕自將加班轉換成補休? ❌
必須與員工協商並取得同意!就像點餐一樣,要先問過客人要吃什麼,不能直接上菜!
未休完的補休,就算員工就自動放棄? ❌
未休完的補休必須折算成工資!別以為員工沒說話就當作沒事,這可是違法的喔!
補休換算工資的方式與特休相同? ❌
補休換算工資,要根據員工加班時段和加班費率計算!不能用特休的計算方式來偷吃步!
可以強迫員工只能選擇補休,不能領取加班費?❌
選擇權在員工手上!員工有權利選擇要領錢還是要補休,公司不能單方面決定!

採取相應策略 達成勞資雙贏局面
💡
💡人資攻略小叮嚀:
魔鬼藏在細節裡!在日常工作中落實法規要求,避免踩雷,引發不必要的勞資糾紛。勞動部每年都會公布勞檢結果,其中「加班費未依法給付」和「未依法給予補休」都是常見的違規事項,不可不慎!
員工離職,補休也要算清楚!避免爭議 3 步驟
根據《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22-2 條第 2 項規定,當員工離職時,務必將其未休完的補休折算成工作當日加班工資,並在結算薪資時一併發給。這不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企業應盡的責任。就像分手也要好好說再見,員工離職也要結算清楚,才能留下好口碑!

 

採取相應策略 達成勞資雙贏局面
讓假勤管理更簡單、更合規,就選外勤筋斗雲!
對管理者來說,建立完善的補休制度不僅是遵循法規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員工幸福感與公司凝聚力的重要策略。當企業能展現對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視,員工自然更有動力投入工作,進一步降低離職率,穩定團隊運作。而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依法管理補休不僅能避免違規風險,還能透過健全的制度建構出更具競爭力的工作環境。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利用科技工具來提升管理效率已是大勢所趨。外勤筋斗雲不僅提供強大的考勤系統,可以精準記錄員工的加班時數,更擁有完善的薪資模組,可以協助 HR 輕鬆計算薪資、管理補休、產生薪資明細等日常繁瑣事務

為什麼選擇外勤筋斗雲?

符合法規: 系統設計完全符合勞動法規的要求,讓您安心使用。
提升效率: 自動化流程,減少人工操作,節省 HR 的時間和精力。
數據精準: 精準的數據統計和分析,讓您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操作簡便: 介面友善,操作簡單,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專屬顧問: 註冊後即有專屬顧問全程協助,確保您能快速上手並無憂運作。
讓外勤筋斗雲成為您在假勤管理上的得力助手,幫助您打造一個合規、高效、和諧的職場環境!

現在就註冊免費使用,體驗外勤筋斗雲的強大功能!五人以下入門版完全免費!

一起透過影片看看筋斗雲的假勤系統有多方便🙌

【企業必知】1年開罰千萬!特休7大地雷-特休天數怎麼算?沒休完如何處理?

「特休」是每位勞工應享的基本權利,也是企業最需注意的《勞動基準法》法規之一。根據勞動部的統計,近3年以來,每年平均接獲約500件有關特休違法的申訴案件,總罰款金額每年約達1000萬元,顯示許多企業對特休相關法規仍有待加強認識。本篇文章將協助雇主和人資全面掌握特休制度,詳細介紹特休規定、結算方式及常見違法雷區,讓您輕鬆應對相關法規要求!

▎勞基法規定的特休天數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規定,勞工(含正職與兼職員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下,持續工作達一定期間後,應依法享有特別休假:

工作滿6個月但未滿1年者:享有3天特休。
工作滿1年但未滿2年者:享有7天特休。
工作滿2年但未滿3年者:享有10天特休。
工作滿3年但未滿5年者:每年享有14天特休。
工作滿5年但未滿10年者:每年享有15天特休。
工作滿10年以上者:每年增加1天特休,最多至30天。
外勤筋斗雲 特休天數與勞工年資 對照表
外勤筋斗雲幫助您☛ 考勤系統提供預設的特休假計算設定,企業可靈活自訂優於勞基法的休假天數,並搭配自動給假功能,系統將自動計算員工的特休假天數!

外勤筋斗雲 考勤系統 假別維護 特休天數設定及自動給假設定
▎特休天數計算制度:週年制 vs 曆年制
特休天數的規定對於雇主來說並不陌生,但更關鍵的是如何根據企業需求進行計算。根據《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雇主可與勞工協商特休的計算方式。以下,雲編將介紹最常見的兩種計算方式:週年制與曆年制。

一、週年制:從勞工「到職日」開始計算

此方式簡單易懂,對雇主與勞工最為清楚,從勞工到職日開始,工作滿6個月可享3天特休,滿1年即可一次獲得7天特休,以此類推,不易發生少給假的問題。

外勤筋斗雲 週年制 從勞工「到職日」開始計算 範例
舉例:小明112年8月1日到職

滿6個月:113年2月1日起有3天特休,請假期間為2月1日至7月31日。
滿1年:113年8月1日起有7天特休,請假期間為113年8月1日至114年7月31日。
週年制因每位員工到職日期不同,計算上較為繁瑣。特別是人數眾多的企業,若無充足人力或系統化流程,需耗費時間計算,因此,大型企業通常選擇曆年制來簡化作業。

二、曆年制:所有勞工採「固定區間」計算

曆年制採用固定區間計算特休天數,通常以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基準,根據勞工到職月份和年資比例換算當年度特休天數,每年1月1日更新特休天數。

曆年制 所有勞工採「固定區間」計算 範例
舉例:小明112年8月1日到職

113年度:有5.9天特休(含2月1日起滿6個月後的3天特休,以及8月1日至12月31日滿1年又5個月的比例特休2.9天(7天÷12個月×5個月))。
114年度:有8.2天特休(含1月1日至7月31日的比例特休4.1天,以及8月1日至12月31日滿2年又5個月的比例特休4.1天(10天÷12個月×5個月))。
此方式統一通知較為方便,但計算過程可能涉及小數點,且離職員工的特休需轉換為週年制計算,增加手續複雜性,容易出錯而引發爭議!

💡
💡人資攻略小叮嚀:
若想要計算特休天數的,也可以到勞動部提供的「特別休假日數試算系統」進行試算。
外勤筋斗雲幫助您☛ 考勤系統提供特休假別彈性設定,可選擇週年制或曆年制,並支援彈性自訂特殊給假區間,滿足各種企業需求!

考勤系統 假別維護 特休週年制 與 曆年制設定
▎員工未休完的特休處理:特休換錢 vs 特休遞延
◆第38條第4項:勞工之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而未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但年度終結未休之日數,經勞雇雙方協商遞延至次一年度實施者,於次一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仍未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

根據這條規定,沒休完的特休可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將未休天數折算為工資,二是經雙方協商同意,將未休天數遞延至下一年度。以下將詳細說明這兩種方式:

外勤筋斗雲 排員工沒休完的特休,如何處理?
一、 特休換錢:根據《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1條規定:須以「勞工一日工資×未休完特休天數」來計發,公式很簡單,但還是有需要留意以下狀況:

勞工一日工資:是指勞工在年度結束或契約終止前1天的正常工作時間所賺取的工資。如果是按月薪計算的話,則用年度結束或契約終止前最後1個月的正常工資除以三十來計算。
未休完特休天數:年度結算時,無論是週年制還是曆年制,只需根據實際剩餘的特休天數進行計算即可。然而,最常出現問題的是曆年制下的離職結算。曆年制按照年度分配特休假,通常不會一次給足特休天數,因此當員工離職時,需補足應給的特休天數以完成清算。
外勤筋斗雲 離職結算 週年制 vs 曆年制 「未休特休天數」計算 範例
舉例:小明月薪42,000(含本薪39,000、伙食費3,000),113年11月30日離職,112年8月1日至113年11月30日共休5天特休

週年制 特休結算:月薪42,000元÷30天×特休5天=7,000元。
曆年制 特休結算:月薪42,000元÷30天×(特休0.9天 + 應給特休4.1天)=7,000元。因小明工作滿1年,應有7天特休,離職時需將113年度未給足的特休補回清算。
二、 特休遞延:需經勞雇雙方都同意才可遞延,最多遞延1年,勞工在下一年請特休時,要優先扣除舊年度的遞延特休。

外勤筋斗雲幫助您☛ 考勤系統提供「假別剩餘天數轉移」以及薪資薪資系統提供「到期特選擇」快速匯入資料並自動結算工資,輕鬆完成特休清算作業,省時又高效!

外勤筋斗雲 考勤系統 假別剩餘天數轉移 與 薪資結算到期特休選擇
▎雇主特休7大雷區-特休常見NG情況
看完上述的內容,試試回答下面常見企業特休NG行為,是否都了解?

員工自行離職須將當年度未休完的特休結清發放工資?
是的。不論是週年制或曆年制,員工的剩餘特休天數應按日工資計算並發放。

年度終結,需於何時核發未休完的特休工資?
根據契約約定的發薪日,或在年度結束後30日內發放。例如,採曆年制的公司若約定每月5日發薪,則應在次年1月5日或1月30日之前結算並發放特休工資。

雇主可自行安排員工的特休假?
不能。特休應由員工自行安排。例如,雇主不得強制將特休安排在補班日或員工旅遊等特定日子。如果公司希望員工在淡季多休特休,必須事先協商並獲得員工同意。

兼職或工讀生是否需給特休假?
需要。所有受《勞動基準法》保障的勞工,包括全職、兼職及按件計酬或計時計酬的員工,都應有特休。時薪員工的特休計算方法與月薪員工相同,但可根據工作時數按比例計算。 舉例:時薪員工小華,工作滿1年總工時1044小時(不含加班),因全職員工的全年工時為2088小時,則小華應有28小時的特休(1044÷2088×7天×8小時=28小時)。

員工工作滿1年只給7天特休?
105年11月16日修法後,特休規定已調整:滿半年給3天,滿一年再給7天,因此員工工作滿1年,總共有10天的特休假。

可事先與員工約定,將所有特休直接折發工資?
NO!特休是為了讓員工休息,只有未休的特休才能折算為工資。所以雇主不能事先約定放棄特休,將其直接轉換為工資。

雇主要告知員工可休的特休天數嗎?
是的,當員工符合條件時,雇主應該告知,並且每年提供書面通知。
根據《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條第3項規定,當員工符合特休條件後,雇主需要在30天內告知員工當年度可休的特休天數。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及《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2條規定,雇主每年都需要把員工的特休天數和未休特休的工資記錄在工資清冊中,並以書面(紙本或電子方式)通知員工。
💡
💡人資攻略小叮嚀:
詳細常見特休違規內容,可參見勞動部公告常見特別休假NG態樣!雇主勿踩雷!
▎外勤筋斗雲考勤薪資系統|特休自動計算、App查詢特休天數,企業合規沒煩惱
外勤筋斗雲考勤薪資系統適用於各行各業,能根據企業需求,彈性設置特休制度、天數、計算區間等項目,並提供員工App線上查詢,讓特休假紀錄更清楚、更透明。

外勤筋斗雲 考勤系統 App線上查詢 請假紀錄 與 假別可休天數
薪資系統採用分階段的操作流程,將每個步驟清楚分隔,讓人資能有條理地完成各項作業。在第5步驟中,人資可以輕鬆查詢每位員工的到期特休假天數,並將這些資料快速匯入系統。系統會自動進行薪資結算,無需人工計算,確保準確無誤。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化了特休清算的過程,還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幫助人資省時省力。

 

▎9,000+企業的信賴之選|外勤筋斗雲您的考勤、業務、維修、巡檢、商化的最佳夥伴
外勤筋斗雲成功協助超過9,000家企業實現數位化雲端作業,涵蓋考勤薪資、維修管理、業務管理、工廠巡檢、門市營運和工程管理等解決方案,從系統導入建置到後續問題支援,提供專業顧問1對1服務,獲得企業的高度口碑與信賴。現在註冊可立即試用,五人以下的企業還能免費使用入門版!詳情請至外勤筋斗雲官方網站解決方案了解更多。

外勤筋斗雲LOGO


三商電腦LOGO

 
 ISO 27001 Certification ISO 27017 Certification

外勤筋斗雲LOGO


三商電腦LOGO

 

 

ISO 27001 Certification

ISO 27017 Certification